不知道这些,体检等于白做?

对于当代成年人来说,最害怕的事情除了体检就是看体检报告了。但是为了早点发现问题,体检当然是必不可少的,但光按时检查还不够,有些事情没做对体检可能就白做了。


体检之前,这9项准备都做到了吗?

  • 体检当天早晨需空腹。

  • 体检前3~5天,饮食请避免高脂肪、高蛋白饮食及饮酒,保证良好的睡眠,避免剧烈运动,确保体检结果的准确性。

  • 体检前一天晚上8点之后不要再进餐(可饮水)。

  • 糖尿病患者可与医务人员沟通,请尽早采血,避免低血糖。

  • 参加CT/DR线检查,请勿穿着带有金属饰物或配件的衣服,孕妇及备孕者勿做 CT/DR 检查。

  • 如检查盆腔的子宫及其附件、膀胱、前列腺等脏器时,检查前需保留膀胱尿液,可在检查前2小时饮水1000毫升左右,检查前2~4小时内不要小便。

  • 女士特别注意:女士体检不宜化妆、穿连衣裙、连裤袜等、月经期间不宜妇检、尿检、粪检。妇检前24~48小时避免性生活、 盆浴、阴道冲洗及阴道用药。

  • 抽血后请按压穿刺点3~5分钟直至不出血;测量血压及心电图检查要求安静状态下进行;为了保证尿液检查的准确性, 请务必采集中间段清洁尿液。

  • 患有高血压病、冠心病等慢性病者,晨起应照常服药,可饮白开水50~100毫升,一是给体检医师评价降压效果提供依据, 二是避免在体检现场紧张的检查过程中发生意外。但糖尿病患者降糖药需携带至医院,用餐前服用。

以上请一一对照,体检前有没有做到这 9 条,严格按照检前来准备,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。




检查项目,你都选对了吗?

体检其实是一件特别个性化的事情,医院和体检机构都有好多类型的套餐,就是因为考虑到每个人的职业、年龄等等不一样,需要的检查项目当然也有差异。选择适合自己的筛查方案,体检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。 

下面我们来看看各个年龄段的体检项目选择,有哪些不同。

20~30岁年龄段 

除了常规项目,体检重点关注一下传染病、皮肤病、生殖系统疾病。

30~40岁年龄段 

这个年龄段的人普遍工作压力大、应酬多,糖尿病的发病率 明显升高,因此体检时应该特别关注餐后血糖、糖化血红蛋白等。

40~50岁年龄段 

这个年纪是健康高危期,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,猝死率很高,必须关注心脏问题。心超、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必不可少。 

四五十岁,癌症发病也逐渐增多。

女性重点关注乳腺及妇科疾病(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筛查乳腺癌,HPV+宫颈细胞学检查筛查宫颈癌)。

男性要关注胃肠疾病(胃肠镜可根据需要选择做,筛查胃癌、结直肠癌等)。

另外肺部CT也不可少,可筛查肺癌。

50岁以上年龄段 

50岁开始,人体机能衰退,尤其是女性骨质疏松高发,需要开始筛查骨密度。还要警惕胃肠道疾病,如萎缩性胃炎、肠息肉、慢性溃疡等疾病癌变等,因此这个年纪胃肠镜检查不能少。

另外,要更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,如颈动脉超声、心超、心电图等。


来源:《健康教育读本2021年版》